关于Econ25

学习一门知识,什么时候算做入门了呢?我对于“入门”的定义是“可以看出该学科下知识体系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举一个例子,什么叫做“物联网入门”呢?在我看来,一个人能自称“物联网入门”的前提是他至少明白物联网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组成部分的基本运作原理。他不需要知道具体各个部分的设计是怎样的,比如某种传感器的设计和内在的原理,而需要知道该部分在整个物联网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传感器负责收集数据)。如果一个人尚未入门一门学科,他无法看到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学习各模块的时候是将该部分知识脱离于整个学科来看的,这样一旦涉及稍微综合的应用或者实际问题,他将无从下手。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知识模块是独立存在的,各知识模块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一门学科,一开始学习的时候,看到这些联系往往比深入一个单独的模块更重要,因为这些“联系”可以解释某些知识模块存在的原因。不过,在这里我所强调的不是“广度”与“深度”的比较,而是在初始阶段,“联系”或者说“逻辑”与“深度”的关系。

在我开始上Econ25之前,经济学方面,我彻头彻尾地是个门外汉。除了常识性知识,我对于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知识也知之甚少。在云里雾里地学习了一个学期以后,我想在这里总结一下为什么教授要按照现在的逻辑讲授这门课,姑且算作自己在微观经济学入门道路上的一个回顾。

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模型就是“供需关系”。在对供需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引入了几个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微观经济学全部都是以这些假设为出发点的,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个体总是希望效益最大化(Maximize Utility)”。这里的个体可以指消费者、公司、团体等等。Econ25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s),所以课程将此假设中的“个体”替换成了公司,而对于公司来说,效益指的是公司的利润(profit),于是就有了Econ25的核心前提假设”公司总是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在这个假设前提下,我们首先分析了垄断模型(Monopoly)和完美竞争模型(Perfect Competition),这些都是基本的微观经济学中的竞争模型。在这两种竞争状态下,作为Econ25的特殊之处,我们还特别讨论了价格歧视的问题(Price Discrimination)。价格歧视问题中,除了具有“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假设,还必须引入另一条假设-“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消费者盈余(Consumer Surplus)高的商品”。这些内容便是课程前半段的内容了。总体上分析了微观经济学下的两种竞争状态,并就定价(Pricing)这一方面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

课程的后半段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在分析了垄断和完美竞争的状态后,课程将核心放在了对中间状态-寡头垄断(Oligopoly)的分析上。为了方便分析,引入了三个核心的博弈论模型-Cournot, Bertrand, Hotelling。前两者实际上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分析,第三者则着重探讨了“距离”(这里的距离是非常抽象的,它可以指地理距离、产品开发的程度之间的距离等等)给竞争带来的影响。围绕着三个基本的博弈论模型,课程逐步讨论了各模型下几种竞争方式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方式包括:策略投资(Strategic Investment),并购(Horizental & Vertical Merger),合作(Collusion)。三种基础的博弈论模型为分析提供了数学基底,之后加入的竞争方式只是在这几个数学基底上增加额外的条件,并将这些条件代入原模型进行运算,得到的结果为一些数学表达式。这些数学表达式代表了新的复合的竞争模型,它们可以作为经验(Emperical)分析的出发点使用。比如一个表达式中有好多参数,在进行经验分析的时候可以考虑各种经济或政治因素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然后就可以判断整体结果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实例是合作(Collusion)中,对于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s)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很多促使公司进行合作的潜在条件。我想,这种分析方式应该是经济学分析中最常见的一种分析方式:“简单模型(+环境因素)+数学推导->(环境因素造成)结果的数学表达->数学表达系数的经验解释->计量经济学检验分析结果”。环境因素可以是不存在的,那样结果将只是对简单模型的经济学分析。这里特意指出的“简单”模型是为了提醒:经济学分析应该从一个较为简单的数学模型出发,而不应该在起初就考虑过多的因素。

以上便是对Econ25这门课程的总结了。整个上课的过程非常有意思,对模型的讨论很合我的口味。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我正在建立起来的对经济学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对数学模型的理解,而不是对日常经济行为的观察。这种方式(Approach)造成了我在从“数学表达到经验解释”这一步的困难,很多时候我无法给出可以改变数学系数的经济实例。因为这个原因,我认定的第一门经济学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或者说太过理论话。在分析实际问题中,这些所学是否能起到作用,还得打个问号。

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之所以说自己仍在入门的道路上是因为我还不能看出微观经济学体系中各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原因是我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本身还不够丰富到建立起对这个体系的概念。Econ25的学习其实只能算作管中窥豹,要想真正的入门微观经济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ack